28 6月, 2011

性別友善的漫漫長路

文/張智琦

為顧及跨性別者的需求並解決女廁不足的問題,世新大學計畫在校內設置「性別友善廁所」,將部分男廁改為不同性別者皆可使用的「無性別空間」,以「功能取向」取代二元對立的「生理性別取向」,落實性別友善、多元的精神。這原本是一樁美事,但在校方舉辦的公聽會中,我們卻聽見了許多保守反動的聲音,讓人憂心廁所還未改建,污名已經先一步到來。

公聽會上,性別平等教育中心主任羅燦煐試圖擘畫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性別平等藍圖,卻隨即被參與學生提出的種種疑慮所否定,顯示出世新的同志友善氛圍不過是一層薄弱的假象;校內的性別教育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談論公聽會前,我們必須反思的是:誰是性別友善廁所的主體?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公聽會中幾乎都是女性發言,形成以「異性戀女性」立場為主的一言堂。相較於身為既得利益者而沉默的異性戀男性,她們充分表現出女性位居弱勢的焦慮,指出「與男性共用廁所,會擔心衛生棉被看到而感到尷尬」、「性別友善廁所會有校外人士進入,唯恐遭到狼爪」,最終推演到「應該派人巡邏性別友善廁所」的結論。然而,這樣的一套受害者邏輯,不但未能使女性賦權,還將性別友善廁所污名化,演變成第二性壓迫第三性的局面。

而「性別友善廁所導致色狼出沒」的迷思之所以蔓延,不能將責任全歸屬於參與學生,校方宣導不力也是重要原因。整場公聽會另一個弔詭的地方在於:缺乏第三性的參與,也沒有學生站在跨性別者的立場發言(高潮成員除外),讓參與者都成了社會學家伊唯塔.傑魯巴維所指的「沉默串謀者」。亦即,學生們都只是在談論自身的權益,卻看不見「他者─跨性別」的處境(被歧視、被污名化、不能自在如廁的痛苦)比她們來得險峻得多。在這裡,多元性別不但沒有被友善談論,甚至根本沒有被談論──他/她們是廁所使用者中被迫隱形的一群。可是,性別友善廁所究竟是為何而設?誰才是性別友善廁所的主體?

如果說,公聽會的目的是為了使同志族群、校方、異性戀學生三方充分溝通,在一個理性的公共場域中進行平等的審議;如果說,性別友善廁所的初衷是為了讓人人都能享有自在如廁的權利,不論是形象怪異、嗜好扮裝、曾經變性或渴望有隔間的「男身女生」與「女身男生」,皆能免除歧視眼光的進出廁所──那麼,這場校方舉辦的公聽會及參與學生的表現,無疑都是不及格的。

當大學校園仍然充斥著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言論的此刻,性別友善廁所是否能「友善」的上路,令人懷疑。從公聽會的狀況看來,除了廁所的改建,校方還必須正視性別教育的重要性,對校內行政人員、教職員、學生進行全面且完善的宣導,讓其了解跨性別者的需求。待平等、自由、多元等價值深入到師生心中,世新也才有資格稱自己是一所性別友善的學府。

0 意見:

張貼留言

我們尊重所有人的意見,不會偏好關照,例外的只有當我們顧及主題性、看不懂你想說什麼,以及無關公共議題的意見,我們會不得已採取放置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