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6月, 2011

由淡藍色權益節思考何為「校園民主」


文/詹慈恩

前陣子,由世新學生會舉辦的第二屆淡藍色權益節,悄悄地開始,又悄悄地結束了,令人不知所以然。遙想上一屆排場熱鬧、學生會廣發《民主報》、多家媒體前來採訪,世新的校園民主意識看似冒出嫩芽,然而,第一屆權益節結束,許多關於活動的問題和疑慮遲遲未被釐清、被討論、被改進,直到今年第二屆權益節,「校園民主、學生權益」早已淪為口號和形式。

何謂校園民主?民主,人民作主之意,學生既為校園的主體,校園影響我們的生活、思想、甚至未來,學校這場域理當為學生作主,我們必須讓校園更具體的展現平等、自由,讓學生、教師與行政人員能順暢、無障礙的的對話,並且讓此的對話「有效」而非「空談」。

其實這些關於「校園民主」的論述,就如同地心引力法則一般令人耳熟能詳,然而,我們真的瞭解,自己手上應當握有什麼樣的權力/權利嗎?

以表象來看,幾乎可以說,現今大學的各項制度可以算是比較符合民主了,我們的學生會,相對於高中自治會而言,組織更大、也更能自由的去做事。然而,以世新為例,我們卻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在決定校務的過程中,絲毫無影響力,學生會也幾乎成為行政傀儡,由此可見,即便是大學校園,離「真正的民主」仍然遙遠。

世新為私立學校,我們總是說學校收了高額學費,應當提供學生更好的教學品質、更多福利,也總是埋怨學校行政單位又出了什麼包、擺了什麼跩樣,但當我們只是不斷要求、批評、抱怨時,「民主」一詞早已被消費殆盡。學生,無庸置疑的有爭取自身權益、參與校內行政事務的權利,但在談爭權之前,我們先要有「理解民主、使之活躍」的條件。

「民主」這件事,應該要有持續性、有討論、有影響力,當我們想為自己應有的權益發聲時,本身必須有想法、有自信,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提出一套說法去說服對方。並且,在付諸行動之前,我們必須先思考:「到底是什麼,造成了現在令我不舒服/不認同/不理解的一切?」

這個問題的答案範圍十分有彈性,小至單談校園體制,大至牽扯到整個社會結構,甚至歷史脈絡的問題,在我們逐步開始行動的每個階段,可能會得出不同深度和廣度的答案,然而這些都無妨,都能慢慢的靠每一步行動、每一個思考,去充實自己的認知。因此,我們要先有「學生有能力參與並改變」的意識,確切的告訴學校:「我知道我要什麼,而且我們是平等共生的」,才能產生真正能改變的力量。

當我們有條件、有能力為自己的立場站穩腳步,理解何謂真正的「民主」,就能實質且有方向、有效率的行動,達成爭取自身權益的目的,而不是由學生會(行政單位?)舉辦「一年一度」的權益盛會,突兀的跳出來喊喊口號、請校長站站台致致詞、甚至演出「權益女神」的戲碼,幾天的活動期一過,一切照舊運轉,我們仍將「民主」當做一死的、收藏在字典中的名詞。

0 意見:

張貼留言

我們尊重所有人的意見,不會偏好關照,例外的只有當我們顧及主題性、看不懂你想說什麼,以及無關公共議題的意見,我們會不得已採取放置PLAY。